专题:稳中求进 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资本市场是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今年***工作报告既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从打造经济长期内生动力出发,直面当前市场主体的担忧和顾虑,从宏观政策协调、全面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制度改革以及统筹风险与安全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023年以来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信心相对不足影响了投资者预期。今年***工作报告明确5%左右的增长目标既考虑了与2035年远期发展目标的衔接,也考虑了当前促进就业增长和防范化解风险的需要。并且***工作报告还从宏观政策和提振内需两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来确保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在宏观政策上,更加注重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和集成性,政策效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财政政策整体是在赤字不增加的情况下的积极财政,虽然3%的赤字率与去年年初安排持平,专项债规模较去年仅多增1000亿元,但在支持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量资金方面做了一系列重要安排。一是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二是去年增发的1万亿特别国债中,还有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三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比去年增加200亿;四是在专项债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新增专项债额度1000亿元。在上述举措合力下,今年财政支持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将极大夯实。在货币政策方面,更加强调两个匹配、两个功能和五大金融。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要加大对“五篇大文章”的支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的***工作报告均特别强调注重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此外还提出要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在提振内需上,***工作报告也从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居民消费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除了增强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投资、2023年增发国债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在内的财力保障外,还特别提出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要做好项目推介和要素保障,实施***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要求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在工业投资方面,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已经强调,要鼓励引导新一***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工业投资的存量调整。在房地产投资方面,2024年我国房地产投资有望触底。综合来看,2024年投资增速将相对平稳,甚至可能会比2023年好一些。在消费方面,我国正摸索形成了一套消费驱动型的政策调控体系。在提升居民长期消费预期上,要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做好社会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当然这是长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打造消费热点上,一方面要稳住汽车、家电及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挖掘其中的更新换代需求;另一方面要推进新型消费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 “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另外,还要积极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挖掘都市特色消费、县域消费的新活力,营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等。
上述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为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资本市场投资打开新领域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资本市场投资打开新空间。过去资本市场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行业属性和公司层面的研究,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帮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认知中国未来产业发展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领域,提供了一个从产业发展进化特点来思考问题的角度。前两年资金在科技、数字、绿色、新消费等板块扎堆交易,上述板块在经历前期快速增长后在2023年都有所回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打开了我们对新经济认知的新视野,资本市场也将改变过去贴标签、追概念式的投资,更多从产业发展规律出发来挖掘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不仅仅局限在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传统产业领域,只要是以新要素、科技创新作为动力的,也属于新质生产力范围。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产业的提出为资本市场投资打开新领域,以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产业将成为未来增长的新引擎。当前以新材料、生物制造、创新药为代表的新领域在A股市场的市值占比不足5%,未来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三、设备更新改造为装备制造产业链释放新空间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鼓励引导新一***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当前我国较多产业产能都出现结构性过剩的背景下,设备更新改造不仅能有效提升投资效率,而且能切实推进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装备制造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石,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也是我国实现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有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装备制造业集群21个。2023年底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在A股市场的市值占比约10%。随着新一***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都将迎来巨大的增长空间,相关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也将迎来明显改善。
四、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效缓解投资者对地方债务问题的担忧
对地方债务风险以及央地债务机制的担忧是当前影响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加快扭转投资者预期,***工作报告直面问题,通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形式来有效弥补地方***性基金收入下降以及投资资金相对不足的难题。今年***工作报告在优化债务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一是用长期特别国债替代地方专项债,用中央债替代地方债,用赤字外债替代赤字内债,用建设债替代公共债,全面优化央地债务结构,推进中央与地方债务收支平衡。二是将新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中央***性基金收支,用于保障重大项目投资,弥补地方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带来的资金缺口。三是持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2024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超过10万亿元,且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等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同比增长4.1%。通过财政直达机制等保障地方“三保”及基层建设的资金需求。上述调整布局一方面彰显了我国财力储备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为构建中央地方收支新平衡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能有效缓解市场投资者对债务问题的过度担忧,提升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信心。
五、制度改革深化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今年***工作报告对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也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分别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建设统一大市场、深化市场主体改革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提出了诸多改革举措。在发展民营经济上,除全面落实“民营经济31条”及配套政策落地外,还提出要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工作,从法律层面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在外资企业发展上,提出要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在国有企业发展上,提出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当前民营企业在A股市场的市值占比为35%,近两年新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比约82%,随着民营经济要素环境、法治环境的全面改善,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外资投资门槛及范围的进一步放开,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重有望持续提升,春节后北向资金已改变去年下半年净流出的态势,2月以来净流入499亿元。随着国有企业更加注重投资者沟通及投资者回报,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估值也将迎来重估,2月以来中证国企指数增长近9%。
六、统筹风险与安全,缓解资本市场对三大风险的过度担忧
***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去年对三大风险的担忧一直是影响投资者预期的重要因素,在化解存量风险的基础上,今年***工作报告还特别强调从制度建设出发构建风险化解的长效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重大风险的处置效能。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数据网络安全,加快健全储备体系。一系列风险化解举措的出台有利于缓解投资者的悲观预期以及对债务风险、信用风险及区域风险的过度担忧。
***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机构制度,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随着内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善,资本市场运行将迎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持续推进系统性改革以及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导向下,未来投资者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也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