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吴娟娟
日前,东亚联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东亚联丰)行政总裁(CEO)李子恩在接受中国基金报独家专访时表示,短期来看,香港的资产管理机构可抓住美国利率下行背景下,投资者从定存类产品转向其它投资品带来的机遇。李子恩职业生涯的很长一段时间专注于为全球机构投资者及养老金提供咨询服务。她表示,养老投资需要跨越世代,这要求决策者拥有长远的眼光,摒弃地缘政治等短期因素的干扰。
资料显示,东亚联丰是以中国香港为基地的全球性资产管理机构,由中国香港的东亚银行有限公司及德国的德联丰投资在2007年合资成立。其中,东亚银行服务香港超过100年。截至目前,东亚联丰在中国内地拥有证券私募管理人东亚联丰深圳。
2023年9月12日,李子恩被任命为东亚联丰行政总裁。她在金融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在加入东亚联丰之前,她曾任职于全球知名投资及养老咨询机构美世和韦莱韬悦。她的职业生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为全球机构投资者及养老金提供咨询及投资实践建议,她也是香港退休***协会的副***。
中国基金报:2024年美联储降息关乎全球市场走势,这会对香港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李子恩:美国利率下行,香港市场承受的压力降低。2023年,美元资产利率高企,部分定存产品能提供超过5%的收益。因此,投资者对资产管理产品的需求被抑制。尤其是风险偏好低的机构投资者,过去一年,他们倾向于将相当一部分资产的放在定存类产品。
随着美国利率下行,投资者开始考虑定存之外的选项。这个过程并非线性演进。近期,随着通胀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利率走势亦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不过,自2024年初开始,陆续有客户询问2024年可以投些什么。我们的投资团队强调投资者需领先于市场行动,不要等到利率已经下降了再行动。
就香港市场而言,利率只是一个影响因素,其它的因素还包括地缘政治、香港和内地经济情况等。目前,我们对香港市场持审慎的看法。
中国基金报:目前是否已经观察到资金从定存流向其它领域?
李子恩:目前,资金流动还不是那么明显。投资者可能要等到定存到期之后才会行动。不过,他们在考虑这个问题。资金从定存出来会流向哪里?我们的投研团队对2024年股票市场持乐观看法。不过,考虑到今年全球数个国家会举行大选,股票市场的波动率或上升,部分投资者可能倾向于投向债券。投向固定收益,锁定收益,可能会是利率下行后部分机构的选择。尽管,大型机构投资者投资决策流程较长,但是,我们预计2024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会陆续行动。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待最近几年香港市场的资金流向?
李子恩:任何市场都有高低起伏,即便是市场处于低谷时,投资者依然可以挖掘出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如果市场一直被看好,那么相关资产的价格反映市场预期,价格就会高企。相应地,投资者就等不到具有吸引力的价位入手。所以,好的投资机会往往是在风险发生的时候出现。估值是投资的重要考量因素。基于市场的估值水平,我们发现部分欧洲的投资者注意到香港和中国内地市场的机会了。
中国基金报:养老金等长期限的投资机构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李子恩:养老金投资是跨世代的,制定养老投资规则的人应该有跨世代的眼光。地缘政治等短期因素,不应该影响养老金的投资决策。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具体到每个国家,每个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会有自己的决策机制。但决策者须认识到养老金的决策一旦做出了,其效果要跨越很多年才能逆转。因此,决策者应该审慎。
养老金的投资框架、策略要匹配养老金的长期规划。就养老事业而言,目前全球面临“人均寿命”延长带来的“养老”问题。试想一下:若一个人60岁退休,退休之后,他(她)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一个人要如何投资规划,以保障在退休之后可以维持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全社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现在,不少社会都同时面临人均寿命延长趋势和“少子化”问题。这意味着,供款的人减少,支出的负担越来越重,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关乎投资,还关乎健康、医疗保障系统等。我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来支持老龄化的社会。这类问题可能很难挤上报纸的头条,但是,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待“跨境理财通”2.0带来的机会?
李子恩:东亚联丰的股东之一东亚银行在国内拥有最多的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之一。东亚银行在前海的大楼刚刚揭幕。因为疫情叠加其它因素,理财通1.0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实际操作情况,客户***和机构销售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看到理财通2.0致力于为客户和机构参与提供更多便利,预期理财通2.0会更受客户的青睐。对于客户来说,海外配置需求是存在的。对于机构来说,致力于为中国居民提供跨境配置选项的机构会积极推进理财通2.0。
中国基金报:你职业生涯有很长时间聚焦养老投资。养老金投资管理和设计涉及哪些关键点?
李子恩:首先,养老金的投资管理和设计要综合考量。因为养老金投资管理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投资管理模式。供款人每月缴费,投资期限跨世代。对于长期限的投资来说,我们不能基于一年的表现来断定投资的成功或失败。养老金的投资管理需要匹配一个长期的战略配置方案。
其次,不少养老金在设计上都带有本土偏好。这有其合理性。因为当养老金的投资表现与本地物价挂钩,它才能帮助供款人抵御通胀,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第三,要充分分散风险。因为,我们很难事先预判哪个市场会跑赢。对于养老金投资机构来说,资产配置的能力非常重要。近年来,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专注于全球宏观和战略资产配置的基金经理似乎有减少之嫌,而专注于选股的基金经理人数增多。亚洲市场尤其如此,资产配置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但对于养老金来说,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非常重要。
第四,养老金在产品发展方面,真正做到去对冲“长寿风险”。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前些年推出了香港年金,以对冲长寿风险。但这类产品的销售仍有提升空间。规划退休的人需要思考,什么产品能真正帮助自己管理“长寿风险”。
中国基金报:目前部分投资者开始布局目标日期产品。怎么去评估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这部分产品的能力?
李子恩:首先,投资任何产品前投资者都需要对管理人和相关产品有充分的理解。管理人方面,需要了解机构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供给、投研团队等。具体到产品,还需要了解组合的持仓情况。一般来说,目标日期产品拥有较为明确的投资目标。随着时间推移,投资者需要观察产品的实际投资情况是否符合它事先在投资材料中声明的目标,也即是否言行一致。如果产品的投资与产品的目标出现偏离,投资者需要考虑是否需要继续投资于这只产品。
其次, 成功的目标日期产品需要基于机构强大的资产配置能力。如何衡量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机构各类资产的投研配置等可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基本原则是,机构需要有多个资产类别的投资和研究能力,并对资产配置有自己的研究和见地。
中国基金报:晨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美国主动基金规模超过被动基金。主动管理机构是否应该感到担心?
李子恩:首先,指数的编制规则与日俱进。被动产品蕴含的“主动考量”越来越多。
其次,被动产品崛起的背后是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基金经理越来越难跑赢基准。被动产品还有费率优势,因此被动产品越来越受投资人欢迎。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因为基金经理越来越难跑赢基准,那么,机构投资者越来越难找到跑赢基准的基金经理。对于投资委员会来说,使用被动工具在很多时候更容易“免责”。
第三,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将组合全部交给被动工具。那么投资者需要自行做好战略配置,要做好自己的组合经理。
最根本的原则是,投资者需要明确自己买的是什么,对持仓有充分的研究、了解。
从长期来看,我完全不担心主动管理的资产管理机构无用武之地。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待这几年香港基金数字化营销趋势?
李子恩:内地的数字化营销令人印象深刻。香港仍在数字化的路上。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用数字化的方式来分销。例如,数字化平台买卖交易越来越灵活。银行也在快速跟进,提升数字化服务体验。未来,智能投资顾问等智能服务、工具将在金融机构中扮演重要作用。这些工具给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但是,当选项增加多了之后,投资者要审慎决策。简单的原则是,看不懂的就不要碰。
中国基金报:数字化对香港银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李子恩:我们认为香港的头部银行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他们在拥抱变化方面也是领先的。
举例来说,如果比较香港和新加坡的智能平台发展,我们会发现新加坡智能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这一方面与当地的零售客户的习惯相关。另一方面,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全球的投资机构,但是本地人口有限。这样一来,香港的金融机构来说,要做到前几名才有规模效应。只有有了规模效应,它才有可能去创新。 所以,排名靠前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方面也会走得更为靠前。
中国基金报:数字化趋势下,香港会出现“余额宝”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吗?
李子恩:香港的第三方平台发展迅速。例如,电子支付越来越流行。数字钱包可以与不同的银行合作。这个趋势可能与内地相同。
至于,香港会否出现余额宝这样的现金管理工具?我们认为现金管理工具在香港拥有广阔的空间。不过,眼下大家认为利率已经见顶。日后,资金是流向现金管理工具还是流向其它投资产品?这个问题还有不确定性。我们认为可能投资产品也会吸收一部分资金。
相对确定的一点是,数字化正在发生,香港年轻一代,已经很少去银行。他们习惯于在手机上办理相关业务。未来10年,香港的金融市场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中国基金报:香港是竞争激烈的全球金融中心,如何看待东亚联丰未来的前景?
李子恩:作为一个总部位于香港的全球性资产管理机构,坦白说,无论是市场还是商业发展方面,我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投资管理来说,危与机是共存的。对于东亚联丰来说,我们总部在香港,但是我们也有全球投资的能力。我们有东亚银行提供的营销网络,也有Union Investment提供的全球配置能力。
基于此,我们希望可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为投资者提供具增值能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无论是对个人投资还是对养老金管理来说,资产配置和管理不同资产的能力都至关重要。市场总是周期运转的,没有一个市场是永远好的。
就个人来说,我很乐于看到香港产生标志性的本地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总部在香港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基于本地和全球投资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与全球的资产管理机构同台竞技。我们希望可以带领香港资产管理业持续蓬勃地发展,带给大家信心。这也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
编辑:小茉
审核:木鱼